▎Combos 主題分享(二十)
【抒發貼文 vs 內容貼文】
-「如果可以的話,請先思考1分鐘後再上傳。」
記得以前從國中、高中、大學,到現在出社會多年,
經歷過聊天室/Yahoo家族/無名/MSN/鋪浪/FB/Line/IG等,
社群平台的功能沒太多的變化,依然以社交互動為訴求;
但是呈現的介面與使用方式則有大幅度的改變。
從以往以文字為主的部落格;到現在以影音為主的直播等,
確實變得更加User-friendly、操作上也更人性化;
相對的也代表的是大量給予使用者直接的影音資訊,
在不需要使用大腦思考的情況下,被迫地吸收並接受。
-
其中限時動態是個蠻有趣的發明,降低了發文標準與門檻,
不一定需要言之有物,只需按幾顆鍵就可以迅速地分享,
也可以輕鬆地區分開那些不需要留超過24小時的資訊。
然而,這會在短時間內如此地竄紅甚至到氾濫的程度,
也可以看出現代人對於速食資訊吸收與發放的習慣。
最常看到的現象就是:
直接分享或轉貼原文,且沒有附含任何內化後的感想或見解。
-
目前不用懷疑的是我們已經身處在一個網路的時代,
每一天我們在網路上的互動甚至超過了在現實生活中的互動,
在這樣的情況下,使用者必須體悟到以往單純的抒發、
或是情緒上的宣洩,抑像是每天日常生活走馬看花的分享,
可能已經不適用,或是說不適合完全地發放在網路上;
當然,每個人都有分享自己生活點點滴滴的權利,
但也應該體悟到一定的社會責任,去影響我們身旁的人事物,
那些單純的抒發與宣洩,你/妳可以選擇無差別的告示眾人;
也可以選擇留給身邊真正在乎關心自己的人就好。
-
那要如何分辨抒發貼文與內容貼文的差別呢?
很簡單,當發現可以在1分鐘內從零到有就可以PO出去的,
應該就會是屬於抒發貼文;可以在準備上傳時捫心自問:
"有沒有必要把這分享在網路上?"、
或是說 "有沒有必要那麼頻繁地分享這種貼文?",
將自己想要表達的、分享的,透過思考與內化後再去傳遞,
在這資訊氾濫的時代,將對自己與別人,產生更大的意義。